首页
资讯中心
媒体聚焦
古人为什么将喝茶称为“吃茶”呢?
284 阅读
发布日期:2024-09-04 17:04:30
这里的“吃”,说的意思是真正意义上的吃。
这与我国人民早期制茶饮茶的方式密不可分。
茶最早是作为药物和食物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而不是饮品,以茶入菜或做羹更是常有之事。约在秦汉之后,就出现了一种半制半饮的煎茶法。三国时期《广雅》一书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这就是当时大概的吃茶流程。
我国唐朝以前,饮茶的方式是比较原始的,把鲜茶叶放在锅里“做耕饮”,其实就是熬成汤喝。但是,鲜茶叶即无法储存,也不好运输,这就要求出现干茶。干茶最早的形式仅是把茶叶晒干而已,谈不上加工制作。
唐代时,“茶圣”陆羽大力倡导饼茶及饮法,
《茶经》
写道:“饮有粗茶、散茶……或用葱、姜、枣等,煮之百沸……”
又比如在
《水浒传》
中有写到:“(王婆)便浓浓道茶,撒上些白松子、胡桃肉,递与这妇人吃了。”
这里所说的,显然就是吃的意思。
一直到唐代,
唐朝将茶视为药,将其煮之,因而福州话将“喝茶”称为“吃茶”。饮茶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放到水中去煮。所谓“吃茶”是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
赵州观音寺高僧
从谂禅师
,人称“赵州古佛”,他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接引四方参禅的学人。
据
《指月录》
记载了一个故事:
一天,有二位刚到寺院的行脚僧迫不及待地找到禅师,请教修行开悟之道。
禅师问其中一僧以前来过没有,答曰没来过。
禅师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僧以前来过没有,答曰来过,禅师说“吃茶去!
”观音院主这时在一边满腹狐疑,问道:
“师父,没来过的,叫他吃茶,可以理解,来过的,为什么也叫他吃茶去呢?
”禅师骤然喊了一声观音院主的名字,观音院主应诺,禅师说“吃茶去!
”
禅宗讲究顿悟,认为何时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常的事物中蕴藏着真谛。“吃茶去”,是一句极平常的话,茶对佛教徒来说,是平常的一种饮料,几乎每天必饮,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佛教徒来说,既平常又深奥,能否觉悟,则靠自己的灵性了。这杯茶,禅林中人名曰“赵州茶”,就是禅茶一味的真谛,是茶道的精神源头,东方智慧奉献给人类文化的最珍贵、最璀璨的瑰宝。千载以来,哺育了无数的禅人,歇息一切妄想、分别,以本然、绝待的心自足地活在当下,净土就在脚下,生活只是个大解脱场,生活中的一切无不是道,无不是真实。禅心如同一盏灯把生活照亮,赋予事事物物崭新的意义,信仰与生活,最超越的精神境界与最物化的日常生活,就这样水乳交融,一体无间。
写留言
留言
暂无留言
上一篇 >
吃茶时,是我们与自然环境最亲密的接触
下一篇 >
白露丨露从今夜白,秋风至此凉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