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两个节气。二暑所在的六月被称为焦月、溽月。焦月体现的是暴晒的暑热,溽月体现的是闷热的暑湿。
暑,有两个属性——热与湿。
前面说过,暑有两个特征——热与湿。暑热是一股火热邪气,一旦侵入人体传变迅速。“壮火食气”,暑邪会伤人正气,同时极耗人津液,故多有壮热、汗多、口渴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故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
气阴两伤,热邪在内。故治以益气、生津(同时敛津以减少其耗散)、清热。一些传统饮品如生脉饮、酸梅汤、茅根竹蔗水就都是预防暑热为患的最佳选择。
所谓“暑必夹湿”,夏季雨湿较多。夏至五月一阴生,这一阴的体现就是湿气。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受暑湿会阻滞人体的气机,其主要表现为胸痞、身重、苔腻等湿邪中阻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腹痛。
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凡人之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则或于深堂大厦,或于风地树阴,或以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而病为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酸痛等证……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痢、腹痛等证。
阴暑呢其实就是暑月受寒。受寒又分外感和内伤。
外感风寒,比如我们说的空调病,就是典型的阴暑。夏天人体阳气在表,毛孔开放,突受外寒,闭塞腠理,以致汗不能泄,壅于经络,出现头痛身重,身热无汗的症状。
内伤生冷,比如夏天狂吃冷饮、瓜果,脾胃阳气受损,生冷之物带来的寒湿之邪内阻气机,以致升降失职,清浊不分,故出现腹泻、腹痛、呕吐,甚至上吐下泻(霍乱)等症状。
所以,暑天呢,最好是身上有薄薄一层微汗,不宜大汗,更不能无汗,无汗即以阴抑阳,违背了夏天养阳之道。古人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如果夏天阴暑之症未发,那很有可能会导致阴暑内伏,秋感风邪而生疟疾,症见寒热交替、寒少热多、头疼诸症。
总之,阳暑易避,阴暑难防,因为阴暑都是爽出来的嘛。
节气食疗--莲子
莲子是一种非常适合夏季的滋补佳品。它味甘、涩,性平,养心安神的功效。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经常食用,可以健脑,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莲子心味道极苦,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莲心还有很好的去心火的功效,治疗口舌生疮,助于睡眠。
莲子可以生吃,也可做汤菜、甜食、糕点或蜜饯。营养美味,简单易做的冰糖莲子粥,更是人们夏日最喜爱的粥品之一。只需将干莲子提前泡好、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加水和泡好的莲子煮成粥。出锅前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
自古小暑分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夏风已开始捎带些许的暑气。夏蝉乱鸣,鱼戏新荷,亭台楼榭成了避暑胜地。轻摇羽扇,躺在竹席上纳凉,悠哉悠哉!
暑天至,难免心气烦躁,觉得诸事烦闷,
古人说的心静自然凉,并非无道理。
心境平和了,淡然处之,
对待万物也变得淡定自如。
此时情绪此时天,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暂无留言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