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曾经写道:“一年灯火要人归”。归来的日子可从小年开始。


不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都有不同的“小年”。


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


在现代,北方人过腊月二十三,而南方人则过腊月二十四。


但不管南北,无论古今,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小年”从来都不小。


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传说

传说灶神原本是天宫里的御厨,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寿,灶神做了好多美食,众神仙吃的津津有味。


做最后一道甜点水晶菊花饼,他做的实在是太诱人了,竟忍不住自己全吃光了。


玉帝等了半天不见甜点,才知道灶神自己全吃光了,于是气呼呼的把灶神贬下了凡间。可是新来的御厨,做的食物总不合玉帝胃口。





李天王献上一计:“您找个理由,让他一年回来一次不就行了。”


于是玉帝下旨:“念其往日功劳,封他为灶神,记录民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庭向我汇报。”


从此,灶神变出无数个分身,端坐千家万户的灶房,兢兢业业地工作。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祈愿·祭灶神,平安 ,享甜蜜

清代的《敬灶全书》也曾写道:


“灶王爷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

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古人认为,灶王爷是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家里所有人的德行和过错,都会被灶王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并在每年的小年夜,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


所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




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好事,回宫降吉祥”。让全家老少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甜甜蜜蜜。


当然了,希望灶王爷能够被糖瓜粘住嘴、甜住心。


为我们这一年的所作所为美言一番,只是一个美好的祈愿。


从古到今,人们都在总结过往、自我复盘的小年夜里,用一颗甜蜜蜜的糖瓜,把自己从苦累中解脱出来。


如此,才能用这些甜,来调和未来生活中的千滋百味,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除尘·扫房子,净屋迎福

《周书》曰:


“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


很早以前,智慧的先民们就知道,房屋里的污秽和灰尘,会滋生细菌、传播疫病。


上古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年终扫尘的风俗。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正如古人所言:


“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


家里越干净,人越有福气。


一个人所居住的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精神面貌,最终改变他的生活状态。


一片狼藉、脏污杂乱的屋子,很容易让人变得紧张浮躁,情绪阴郁。


而干净且井然有序的房间,不仅能让人身体放松,还能让人心神安宁。


民谚说: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除旧迎新不可不做哦。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沐浴理发:


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洗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小年扫尘,既是帮我们洁净屋宇,也是帮我们清零过往,整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纳新·备年货,犒劳自己集欢喜

俗话说:


“小年赶年集,年货要备齐。”


小年是大年的序幕,从这一天开始,春节就进入了倒计时。


为了能从容应对忙碌而热闹的春节,小年之后,人们都会按照各地的年俗,着手准备各种年货。


对于生长在鱼米之乡的南方人来说,年货的味道,就是丰富的腊味和各种水果。




如陆游诗所言: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千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不醇,在南方丰收的年景里,农家待客的菜肴还是非常丰盛的。


而对于气候干冷的北方人来说,最好的年货,就是各种方便的干货,以及早春盛放的花朵。


梁实秋就曾《北平年景》里写:


“北方的年货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干果,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以及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总之,无论天南还是地北,人们都会像作家冯骥才说的那样,认为“年货备得越齐越好,以寓来年的丰足”。





这种“丰足”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丰盈。


从准备年货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怀着一颗取悦自己的心,来犒劳辛苦了一整年的自己。


让自己无论身处何地,不管过得是否如意,都不忘热爱自己、用心经营生活,才能有机会抓住未来。


这个小年,不如也为自己备一点喜欢的年货,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吧!


让自己获得奖赏和犒劳后,就能拥有更充足的动力,以迎接未来出的每一个难题。


添彩·贴窗花、春联,装扮一新焕生机

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而是叫“交年节”,因其处于立春前后、年节相交之际。


此时年味渐浓、年意更暖,但除了几种特定的早春花卉,难见草木动植。


天地间仍旧一片冰封景象,万物的生机仍在伏藏收敛。


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小年这一天,人们都会在扫尘结束后,给自家的窗户贴上“窗花”。


“窗花”不是花,而是用红纸裁剪出来的各种图案。

为平凡的的日子增亮色,每到腊月二十三,这种“花”就开始悄然地登场,惊艳了家家户户的窗户,“喜鹊登梅、鸳鸯戏水、鹿鹤桐椿、犀牛望月、龙腾虎跃.……


这些词单看着就很美,更不说剪出形象,使万物生灵都活起来,以明窗为背景,更衬其好看。红红火火的年的味道与神韵立时就藏不住。


窗花,是一抹特别的红,经古老又灵巧的剪艺一个个葳蕤烂漫的春天跃然纸上,成为冬天单调日子里的明媚之色。


人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把平平无奇的红纸,裁剪成寓意美好的窗花。


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将其小心翼翼地贴上窗户,祈愿真正的春天赶紧到来。


贴春联:


如王安石的诗中写道,


炮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春联起初用于避邪,尤其是桃符,被认为能驱赶恶势力和保护家人免受灾祸和邪恶的侵害,祈求平安和吉祥。


春联中的祝福语句和吉祥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人们相信通过贴春联能够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正如《小王子》里说的那样: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过年仪式感拉满,是平淡生活的最好调味剂,能让我们于平凡之中品味到更深的人生滋味。


用充满仪式感的张贴,来冲淡生命低谷期的黯然,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增色添彩。


小年到了,春节还会远吗?

祝大家小年愉快,万事如意!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