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

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在端午时节,各地百姓都有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插艾叶、菖蒲,佩香囊、以茶祭祀等风俗,寓在辟秽驱邪、去病防疫。





 

  【 端 午 起 源 】  


       1.纪念屈原说。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端 午 饮 茶 】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了端午饮茶的习惯。据说每逢端午时节,百姓们就会上山采选百草,晾匿于家中,以备冲泡煮引,可以防病健体、养颜解暑,遂因而得名。茶性清芬高洁,人们历来把茶作为祝福、温馨、吉祥、圣洁的象征。如今,人们爱茶、敬茶,很多地方依然保持着喝“端午茶”的习俗,并流行着“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的说法。
 

       一来,端午正值六月酷暑,这个时候来上一杯茶,提神清燥又补水。夏季同时也是流感高发季,无论大人小孩,多饮茶,还能提高免疫力,有效抵御病毒。二来,端午节的粽子采用糯米制作,不易消化,容易增加肠胃负担,这时配上一杯清茶,既能增香解腻,又助消化。另外,不少地方在端午节还会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具有抗菌与驱逐吸血虫的作用。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