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同样是茶,前一种“养身”;后一种“养心”。可见「茶」对于中国人而言必不可少。
每天泡上几道茶,跟随茶香,品赏茶味,开启身体的感观,感受茶跌宕起伏的一生,观照当下的情境与意境,让茶作为一个钥匙,打开身体与心灵相连之门。
以茶会友,结交趣味相投的朋友。
懂茶、爱茶的人,品行相似,自然会互相吸引。
以茶待客,让交谈更融洽。
无论是谈合作,还是约好友叙旧,点起一支沉香,泡一壶茶,立刻有了融洽的氛围。
以茶待己,借茶修为。
一杯茶水,平静柔和,有人能从中学会平和包容,养成坦然处世的态度。
近年来越来越流行“茶修”这个概念,茶修的要义在于借茶修人。不仅修身,更要修心。一方面,可以通过饮茶来培养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泡茶这种技艺,涵养性情,给心灵以慰藉。
当代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晚年曾致力于晚期古希腊伦理的研究。在80年代初的法兰西学院课程中,福柯多次讨论了盛行于希腊化时代哲学中的自我技术(techniques of self)、自我操练(practices of the self)和自我关切(care of self)以及相关的一组概念。
福柯通过一系列词源学的考察,指出在古典时代,“关切你自己”和“认识你自己”有着共通的原初语义,即gnōthi seauton。按照福柯的划分,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存在三种“关切自我”的模式,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模式、希腊化时期的模式和早期基督教的模式。在1981-1982年的课程中,福柯对希腊化模式给予了特别了关注。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讨论晚期古希腊思想家们是如何进行自我关切的。
关切自我,意味着“转而朝向自我”(epistrephein pros heauton),关注自己内在的灵魂状态,从而保持一种平静安详、不动心的状态,或者一种幸福、快乐的状态。关切自我不是一个如禅宗那样瞬间开悟的时刻,而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当时的思想家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方式,比如冥想沉思、书写、苦行等等。这些实践方式就是自我技术。通过自我技术来进行关切自身灵魂的行为,就是自我操练。由此,一种自我文化和自我伦理得以形成。自我关切的过程,就是一种对自我进行治理的过程,最终所要达成的,是拥有说真话——即说出关于自身的真理——的勇气。
又如一位茶修所倡导的:于一杯茶中汲取智慧,融入当下、归真生活、滋养生命。
在经历了早年的知识考古学和中期的权力谱系学之后,福柯晚年开始了一场伦理谱系学的研究。福柯并非好古成癖的老古董,其用意也绝非号召大家“重返古希腊”、去过一种古希腊人的生活。福柯的真实目的在于,他试图在一种知识权力和规训-治理权力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当中,探讨一种生存美学的可能性,亦即我们如何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一种风格化的生存。
比如经常被茶修放在嘴边的话语:无论大事小情,永远都有理有数,从不忙乱失措。
“每次行茶,我希望对每一片叶子是公平的。茶汤的高境界,就是平衡。每片叶子的能量,都能从茶汤中均衡地表达出来。”
在1982年法兰西学院的课程中,福柯指出:“我认为我们必须怀疑,在今天建立自我伦理学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可能是一个急迫的、基础的和政治上不可或缺的任务,如果那是真的,即并不存在对政治力量的最初的和最终的阻力点,除了在人和自我的关系之中。”所谓的生存美学,与审美和艺术并无关系,指的是将生命活出一种风格。形成风格、风格化的内容,才是生命伦理的实质。这种自我伦理既是抵抗政治权力的起点,也是其终点。
福柯所着重讨论的自我操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技艺,针对自我所展开的修行,同时也是一种对无微不至的规训-治理权力的逃逸。与古希腊的“自我关切”主要面向城邦中的成年男性公民不同,这种自我技术向所有人开放。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选择特定的自我技术来进行自我操练。但是,这种自我操练又是大多数人所难以企及的。
一位茶修老师说:“茶修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一招一式里展现曼妙身姿,让灵动气韵成为你的鲜活名片。”
福柯对自我技术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一种茶修生活何以可能。近些年来,各大茶馆所倡导“正念、和静茶修”的理念,即一种以茶事活动为实践方式,以培养正念为目的的心理保健方法。古道问茶也倡导一种归真、质朴的茶修理念。笔者认为,借助泡茶这种技艺,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关切的操练,从而实现一种茶修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泡茶的技艺就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技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