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苏轼生命和情感中的重要部分,对茶的依恋已深入东坡先生生命深处,表达了他对生活中有茶就很满足的一种心态,他一生与茶结缘,写下了许多论述茶的诗文。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赞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以及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有一-次,苏轼曾和司马光谈论茶和墨的特性。苏轼认为茶和墨有很多相同点,都很香很硬。虽然它们的脾气并不相同,但是操守是一样的。

他人生被贬的最后一站,儋州,苏轼作诗《汲江煎茶》。与他的其他茶诗体例风格不同,这首《汲江煎茶》大量的内容阐述讲究的烹茶之法和营造烹茶之境。如何挑选水、水源地,如何挑选火、如何存放水,感官品味茶的煎煮过程之妙等等,都在其中。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杨万里曾经评价这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奇。”

起首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煎茶理论———煎茶最好要有好水源且长流不断的清水(活水)和竹木炭的旺火(活火),从而引出第二句的诗意。诗人于夜深人静时,踏着月色,提着水瓮和水瓢,到江边垂钓之处汲水煎茶。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评曰: “此诗奇甚,道尽烹茶之要;且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至于“活火”,苏轼自注道:“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唐人”指李约,唐代赵璘《因话录》卷二载:“兵部员外郎李约天性唯嗜茶,能自煎。谓人曰‘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欣赏此诗时说: “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 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亲自到钓石取深清江水中的活水。明月映在江面,用瓢舀水装入瓮中,如同把明月一并装入”瓮中一样,再用小勺分取装入夜瓶。煮茶时的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滚,倒茶时的声响如同松林间狂风吹过的声响。首联足可见出苏轼对茶道的深谙,亦足可见出苏轼一颗清莹之心和一种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月色清朗,一江春水在月光的浸染下越发显得通透鲜活。天上明月投映在水面上,正可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在江边,苏轼用水瓢舀起水,似乎就舀起了一轮明月,这轮明月也就随着瓢里清水一起被储进瓮里。江中有月,月在瓮中,故,瓮中亦有江一解。

到了晚年之后,苏轼还非常重视茶的养生效果。他曾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由此可见,苏轼对茶的特性功效是非常了解的。


苏轼的茶事精彩,他的茶词也并不逊色。例如 他在任徐州太守时写下的《浣溪沙》- -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表达了他思茶解渴。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的大江的一部分,“分”入了自己的瓶内。这是多么神奇的遐想、又是何等飘逸的思绪!诗人在写“水之清美”的同时,更写出了自己的情之摇曳与心之陶醉,映衬出自己与明月江水一样高洁清白的内心世界。茶乳已显,茶汤已熟,过者老矣,于是倒茶入瓯,仿佛有松风作响。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