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国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不管是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还是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映射的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独特而宝贵的精神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茶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浩瀚五千年的发展史。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茶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浩瀚五千年的发展史。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文化与科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彼此交融。科技为创造和发展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为科技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因此,茶科学和茶文化只有更好地融合,普及茶知识、发展茶科学、推动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多位一体、并行推进,才能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国茶业的核心优势,更加自豪地讲好中国茶业的生动故事,更加理直气壮地从茶业大国走向茶业强国!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不仅要看到,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切实提高农民群众收入,还要看到弘扬茶文化对于重视审视乡村价值,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唤起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用“文化”凝聚起更多助推茶业发展的合力,从不同的技术、标准、环境、品种中抽离出最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打造中国茶业更强“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