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至,
该回乡同家人团聚了。
远在异乡的你,
行囊是否已经整理妥当?
 

今年的小年时间为:

北方
2021年02月04日
庚子年腊月廿三
星期四

南方
2021年02月05日
庚子年腊月廿四
星期五

民间有谚语道: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
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割大肉,
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过了今夜,
大年的喜庆气息如宣纸泼墨,
一下子洇散开来,
大街小巷都张灯挂彩,
忙碌地筹备除夕夜。

 

 小年习俗  

祭灶官

灶官,是夏朝便备受尊崇的神。
其身份众说纷纭:
有炎帝,有祝融,有老妪,有老夫妇。
先秦时期,灶神位列“五祀”之一。
五祀分别为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

晋代以后,
灶神成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民间则有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
在娶妻之后花天酒地,
败光家业,沦为乞丐。
后上街乞讨,竟到了前妻家。
悔恨不已,羞愧难当,
便钻入灶台里烧死了。
玉帝得知后,认为张生并非罪不可赦,
便封其为灶王爷。

每年小年之时,
灶王爷便会上天向玉帝禀报这家的善恶,
以便玉帝进行赏惩。
于是民间便有了小年送灶王爷、祭灶之举。

《论语》中就曾记载:
“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
“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是伴随灶神像左右的专属对联。
同灶神一起食尽了一年的烟火气,
也承载着人们的期盼。
祭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
而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因此祭祀仪式,只能有男子参与。


祭祀时,在供案上,或在灶台上,
供奉糖果、清水、料豆、秣草。
除了上香送酒外,
还需用融化的糖抹在灶王爷嘴上,
望其在玉帝面前尽讲甜言蜜语。
清水、料豆、秣草三样,
是灶王爷坐骑之食料,
祭祀完成后需要将食料
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方便灶王爷升天。
仪式后,
将在灶台上张贴了一年的灶神像
小心翼翼地取下烧掉,
除夕当天再贴上新神像。


吃灶糖

灶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
是一种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麦芽糖。
其粘性大,
拉成丝条状的称为“关东糖”,
制成扁圆状的称为“糖瓜”。

灶糖,因拉制过程中,
会形成很多蜂窝状气泡。
吃起来酥脆香甜。
原本是供奉灶神,
用以抹在灶王爷嘴上的吃食。
祭祀完,灶糖便成了孩子们的零食。
也逐渐演变成小年吃灶糖的习俗。


扫房子

 “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
去尘秽,净庭户……以祝新岁之安。”
——宋·吴自牧《梦梁录》

小年时节,各家各户都会早起,
打扫房间院落、清洗衣物。
北方谓之“扫年”、“扫房”,
南方谓之“掸尘”。
“尘”谐音“陈”,不仅清扫陈余,
更将一年的烦恼不顺心清扫干净。
家中窗明几净,
心中干净清爽,来迎接新年,
更是祈愿来年的新气象。


剪窗花

妯娌围坐,
谈笑风生间,
手中一刻不停地挥动着剪刀。
精致地窗花是手眼的高度配合。
是对吉祥福气的期盼。
窗花代替了稀缺鲜花装点房屋,
一双平日劳作的双手,
即使生满老茧,
握上剪刀,便生春风。
大红的窗纸,在剪刀里飞速变化,
再一伸展,便是一幅幅美丽吉祥的图样。
各色各样的动植物更是栩栩如生——

喜鹊登梅,燕穿桃柳,
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
三羊开泰,二龙戏珠,
鹿鹤桐椿(六合同春),
五蝠捧寿,犀牛望月,
莲年有鱼,鸳鸯戏水,
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


婚嫁无忌

过了二十三,
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
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
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
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
宜春帖子逗春光。
灯前姊妹私相语,
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
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
前者庄重,后者花梢。

“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蒸花馍,
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
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吃饺子

过小年,民间吃饺子。
取意为“送行饺子迎风面”。
在很多地区,
一到腊月就开始各种吃饺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
而大年三十,
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饺子......


  地方禁忌  

小年的禁忌,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称此日为“送神日”,禁忌舂米,据说能把风神捣下来,会给来年带来风灾。

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日子总在忙碌中流逝,
转眼又到小年,
过年的香风酒味越飘越浓,
春节的步伐越迈越快,
时光依旧静美,
流年依旧芳华。

“年”,是团聚,是期盼,
亦是家族血脉传承外化的仪式感。
小年,是迎接新年的第一幕序曲。
一年的辛劳与风雨,
都将在此刻画上休止符。
通往新春的道路,一同期盼来年的美好。
小年,愿你我都能小团圆。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