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2024年为6月21日4:50:46),太阳到达黄经90°,是为“夏至(summer solstice)”节气。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夏至是农历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之所以要在夏至这天吃面,据民间说法,是因夏至这天白昼最长,于是人们就用面条的长比拟夏至的长昼时间。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夏至 - 三候
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蜩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夏至 - 歌谣
《夏九九歌》:一九至二九,扇子勿离手;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
夏至 - 养生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暂无留言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