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一般从每年公历的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2023年为2月19日 6时34分05秒)。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


       雨水节气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中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雨水期间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天气变化无常,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此时节,公众要学会调控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科学应对来自生活及工作方面的压力,保持心情愉快舒畅,并注意避免过度精神疲劳。


 
        早晚较冷,常见口干舌燥现象,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在饮食调理上,建议公众少吃酸食,多吃甜食,以养脾脏之气。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蜂蜜、大枣等。另外,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而伤肝损脾。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