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者,索也

岁十二月

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每年的岁末被称为“腊”

意味着新旧交替

踏入腊八,年味就越来越浓

一碗软糯香醇的腊八粥

温柔地拉开年的序幕





       腊八粥,讲究两个字“丰富”,将各种食物合在一块,下锅煮在一起,意思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糯米、香米、桂圆、大枣、核桃、榛子、莲子、葡萄干、白果、松子、红豆、花生、芸豆......

 
 


       这么多食物,味道、材质、颜色千差万别,但是,熬制时在大火煮沸的水中,上下翻滚搅动,满室的温暖芬芳四溢,终成一锅“和和美美”的腊八粥。入口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腊八粥的食材都有些微差别,让我们来看看一碗“嘉兴滋味”的腊八粥是如何做成的吧。


 
制作方法:


○食材配料

主料:糯米、红枣、枸杞、桂圆、花生、莲子、百合、核桃、玉米、山楂等。

辅料:糖、桂花。



○制作工艺

1.取糯米洗净,待用。

2.取红枣、枸杞、桂圆、糖、桂花、糯米、花生、莲子、百合、核桃、玉米、山楂混合,置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

3.在砂锅中置入清水和主料,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腾状态一个半小时。

4.向汤头中依次加入适量大米,并用小火煮制30~50分钟。

5.加入白砂糖和桂花。



○美食特色

口感软糯,营养丰富,美容养生、香甜可口,老少皆宜。






一碗腊八粥,触摸年的温度

喝上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

粥到福到,祈愿来年诸事“粥”全



《腊八粥》

清·王季珠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 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到了宋代,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佛家说法: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风俗。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他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 一麦一麻。后来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