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凡是经由普洱府为集散地销售的茶叶,在历史上都称为普洱茶。

        在现代,普洱,多产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是镶嵌在西南边陲的一棵绿海明珠。

        对于普洱生茶的历史,大家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它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


普洱茶命名由来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然而,“普洱”之地名,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即,先有“普洱茶”再有“普洱府”。如何解读普洱地名与普洱茶的关系,曾有笔者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再作综合研究辨析,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



唐朝之前,皆为传说


        从史料记载看,商周时期,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经种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封,实得巴蜀之师……兔盐铜铁、丹漆茶蜜一皆纳贡之。“

        三国时期,吴普在其《本草》一书中记载:“苦菜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今云南)谷山陵道穷。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晋·傅翼《七诲》叙述了当时各地的名特产品,有“南中茶子”的记载,“茶子”就是成个成块的紧茶,说明云南紧茶在汉晋时期已是与宛柰、齐柿、燕栗、巫山朱桔、西极石蜜齐名的特产。

        东汉末年时期,一千七百年多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武侯遗种”打开了普洱茶话史。东汉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有言:“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武侯”指的是诸葛亮,相传他南征时,曾经种植茶树,基诺族深信此事,并且世代相传,尊称诸葛亮为“茶祖”,每年祭拜。

        “武侯遗种”的民间传说,说明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此看,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唐宋时期,普洱茶兴盛于内外


        茶马古道,就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是民间国际贸易的通道。唐朝咸丰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史料中的“蒙舍蛮”,是指云南最早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人,“诸山”则是指巍山,而巍山正好是茶马古道重镇。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说明,在唐代,西双版纳主产的普洱茶已销往世界各地。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中国茶叶的兴盛,除了中华民族以饮茶为风尚外。更重要的因为“茶马市场”以茶叶易换西蕃之马,对西藏的商业交易,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繁荣景象。 

        在宋代除了唐代已有的茶马交易外,普洱茶也逐渐深入内地,通过使臣,普洱茶被运输到了中原江南地区,在当时,上好的普洱茶被称为“紧团茶”,关于普洱茶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

元明清时期 普洱一词终入史书


        对普洱茶文化来说,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明朝万历年间,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随着贸易发展,没有被正式命名的云南茶叶就统称为“普洱茶”,这也是普洱名字的来源。

        “普洱茶”这一名称在明朝被正式记录在史书中,明朝至清朝中期,普洱茶被作为贡茶送到朝廷,深受皇帝喜爱,此举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也是在这个时期,普洱茶“六大山头”的年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总之,在清朝时期,普洱茶脱胎换骨,变为枝头凤凰,不但广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为最光彩而鼎盛的时代。

        如今,普洱茶名播海内外,享誉盛名,已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茶。

        传承文明,不因历史而湮没,就像普洱茶,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东方韵味,感染着你我,感染着世界。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