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茶的特性和冲泡方法之间的关联

不同的茶类由于生产和制作工艺不同,其特性和品饮价值观也不相同,而相应的冲泡方式则显得尤其重要,就好像我们需要为不同身材的美女量体裁衣,既不能让丰满的美女穿着消瘦的裙子,也不能让苗条的美女穿着臃肿的外套。

譬如各类名优绿茶,其特点是条索漂亮,嫩度很高,汤色清绿,具备高度观赏价值,喝起来气味鲜爽,汤感细腻滑润,滋味和回味则相对淡薄,根据这些情况,通常选用玻璃杯令其能够展现外形,用偏酸性的软水激发鲜爽气息和收敛感来增加香气和滋味,并且选择稍低的水温,激发鲜爽的气息并避免嫩芽被烫变色以及水熟味,在低投茶量的情况下或用冲或者上投法等配合其形体的注水方式来做一段时间的浸泡,令茶叶溶出姿态更美的同时汤感也更加的柔软。

而对于红茶来说,在发酵过程中,其导致滋味类物质大量氧化后,香气物质和回甘增强,其品饮价值主要在于香气和回甘,兼顾汤感,用瓷器来冲泡以激其香,软水令其汤色透亮,滋味保持度良好,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ph值的水来浸泡,在泡的过程中,或以高水温,快速高冲的注水方式来得其香气,或以冲注相结合的方式来令其汤感和香气兼顾。

对于乌龙茶来说,其半发酵的特质令其兼有香气,滋味回味以及汤感,所以在冲泡的时候,根据其发酵和焙火的程度来判断其不同的品饮特性,再辅以相对应的器具和方法,大多数时候跟地域习惯和方便性有关,譬如潮州单枞,多以潮州朱泥壶或盖碗来冲泡,而福建铁观音,则多以宜兴紫砂或盖碗冲泡,在冲泡中,冲注结合,注水或环或定,水线或长或短,节奏或缓或急,皆与泡茶之人对所泡之茶的理解为基础,见仁见智。

凡以香气见长的茶在冲泡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每一泡之茶汤须出完,残留的茶汤对香气和滋味的影响尤重。

当我们明白了茶的特性和各项变量之间想对应的逻辑后,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冲泡出我们需要的好茶,冲泡的方法和茶的特性相关,举一个具体冲泡的案例:

茶品:  97年水蓝印7572熟饼,广东存放后在昆明存放半年.所用水(云南山泉)所需器具电磁炉,潮汕泥炉,不锈钢长嘴高咖啡壶,110cc白瓷盖碗,玻璃公道杯,白瓷小品茶盅。投茶(7g,小块状占四分之三,散条占四分之一)外环境:晴,中午,相对湿度百分之四十左右,室内温度二十度,略透阳光,人体感觉稍偏冷尚舒适。

冲泡过程:

    洗茶一:以虾眼水(大概八十度)螺旋状缓慢注水,注水时间十二秒,注水后即盖盖后迅速将水倒出
    洗茶二:以蟹眼水(大概八十八度)螺旋状缓慢注水,注水时间十八秒,注水后盖盖焖泡十秒,缓慢出汤,此时以沸水温杯
 
    第一泡:以沸水(大概九十一度)顺时针环一圈注水三秒,水至大概五分之二,刚好没过茶底,再以淋盖降温法螺旋注水至满,注水时间五秒,浸泡十五秒,贴公道杯壁缓慢出汤,出汤时间十五秒

    第二泡:分茶品茶间隔约二分钟,以沸水同样手法,浸泡时间缩短为十二秒,出汤方法同第一泡。

    第三泡:分茶品茶间隔约一分钟,以沸水同样手法,浸泡时间十五秒,出汤方法同

    第四泡:同上,浸泡时间二十秒

    第五泡:沸水略降温(大概八十八度),自三点钟方位边缘先以顺时针方向环圈一周后定三点钟定点吊水至满,注水过程约三十秒,温公道杯及品茗杯。浸泡三十秒,缓慢出汤,出汤时间十五秒

    第六泡:水温略提高(大概九十度),冲泡方式同第四泡,注水时间缩短为十五秒,浸泡时间延长为四十秒。

    第七泡:沸水,冲泡方式同上,注水时间缩短为八秒,浸泡时间增加为四十五秒

    第八泡:改用潮汕炉煨水,水大沸(大概九十二度),三点钟方位单边快速低注水后缓收,注水时间三秒,收水时间三秒,浸泡三十秒后,快速出汤

    第九泡:出汤后马上以沸水再注水,方式同上,浸泡二十五秒

    第十泡:出汤后马上以沸水三点钟方位绕圈低快注水后收,注水二秒,收水三秒,焖泡一分钟,温杯后快速出汤。热饮

    第十一泡:以潮汕炉,紫砂水吊煮饮,水用二百cc,沸水煮三分钟后饮用,结束

总结:7572是原勐海茶厂的普洱茶熟茶的一个经典配方,其特征主要由三类原料拼配而成,一为发酵程度较轻的,一为发酵程度适中的,一为发酵程度稍重的,原料较为粗老,且杆的比例较大,广东属于相对高湿度地区,该茶产于97年,迄今已有十年,仓储良好,没有霉味等异杂味,在昆明存放后茶体含水量稍干。

渥堆加上长达十年的后续存放,导致茶汤中的滋味和回味已经没有太多的丰富内容,所以,陈年普洱熟茶的品饮价值主要在于其汤感和香气,十年陈的熟茶,汤感已经变得比较滑润,杂味也相应大大降低,陈香凸显,且茶青中发酵轻的那一部分茶青,更是散发出类似老生茶一样的陈香,较为优雅,而传统配方的7572的三种不同发酵程度茶青的拼配,令该款茶具备了三个不同阶段的香气和汤感的变化,其溶出速度不一,发酵重的容易先溶出,而发酵轻的则在后段溶出,这样的拼配方式无形中导致了品茶时的微妙的变化,更是耐人琢磨品味。但不足的是熟茶那抹不去的熟味,以及用料过老,杆过多导致的异杂味,却是难以消除的。

根据以上特征,此款茶在器具上选择了用盖碗来冲泡,是为了兼顾到前期的汤感和中期的滑润以及后期的陈香,电磁炉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水温,潮汕炉为了令水沸腾的过程更加平缓,令水温更高,长嘴高咖啡壶除了能够令壶内气压相对高一些以外,其水流圆润,七寸不散,方便注水和吊水

投茶量定在7g,泡开后勉强可以顶盖,陈放十年的老茶滋味下降很厉害,汤感却提升很多,因此7克的投量也相对适中,散的少,块状的多是为了令茶在开使泡的时候尽量能够保持静止,并且令茶汤溶出的速率更加的舒缓,方便控制。

用水方面:云南山泉属于偏硅酸盐裂隙水,ph值在7.2以上,属于碱性的软水,适合泡制陈年普洱,令陈味更加彰显
洗茶二次,是为了更加干净卫生,在洗茶的时候,以渐进的水温和渐续延长的时间令茶缓慢的浸润松开,低温和平缓的注水方式是为了避开茶杆和粗老叶上所散发出的异杂味

    第一阶段:需要避开茶中的老杆和粗老叶上散发出的异杂味,但又不能以令茶的香气太过沉闷。同时又要兼顾到汤感的软度和厚度以及粘稠度,故先采用沸水以环圈注水的方式先激发其陈香,而后以淋盖降温的方法来获得一个后续不至于太高的水温,两段式的注水方式令茶在浸泡过程中的溶合度下降,再加上贴公道杯缓慢出汤的方式,令茶汤在出汤时低温融合的过程中更加的有层次感,喝起来汤感柔软粘稠,且大大的避开了异杂味,第二泡间隔稍有点长,是为了让茶底的滋味下降,因为三次冲泡后的茶底尚不至于完全散开,故需要在温度上有所调控,所以在第二泡时相应的减低时间,来得到平衡的浓度,异杂味在冲泡的过程中随着泡次的增加而渐衰,所以在往后的两泡中,采用了渐进的浸泡时间来得到逐渐变得更浓的汤感。

第二阶段:经过四泡后的茶底,异杂味大大降低,此时正是三色底中发酵较为中常的那一部分青壮叶的发挥时机,为了进一步的令茶汤更加的粘稠和厚重,令香气逐渐开始彰显,于是就采用了环圈注水再定点收水的极其缓慢的注水方式,水温的下降调控是为了避免残存的异杂味的显现,同时能够更加延长一些浸泡的时间,令汤感更加稠厚。此阶段也正是汤感和香气的过度时期,香气的成份中,异杂味比例渐渐减弱,而陈香则渐渐彰显,汤感的粘稠度也开始下降,开始渐渐呈现出清冽的感觉,凉喉感提升,为了配合此种变化特征,故在手法和温度以及浸泡时间节奏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水温渐升,注水方式渐快,浸泡时间渐长是为了配合浓度的均衡。

第三阶段:经过前面的八泡后,茶底中的发酵较为轻的那一部分渐渐占了上风,此刻,清冽的汤感以及陈香成了重点,温度无需要再控制,于是以潮汕炉煨水,急旋缓收,减低浸泡时间后快速出汤,高水温和急注水是为了令香气激发,而缓收水此刻尤其重要,收水不当会令汤感的软度丧失过度,变得很散,所以急发而缓收的手法需要配合得当,减低浸泡时间是为了令香气在热饮的时候更加显著,令其对比更强烈,层次印象更加深刻。这个过程中,每泡之间的零间隔异常重要,保证了茶底的高温后令茶汤在三次快速的急注水焖泡后在第十一泡达到了一个高潮,第十一泡焖泡的时间延长是为了令其浓度上升,期间温公道杯和温杯,是为了保证喝到的茶汤的热度足够。

第四阶段:煮饮,煮饮的意义在于,令香气更加好的被激发,但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煮一次即可。

此文是为了从逻辑上浅析下泡茶和品茶间的各项对应关系,以利初学疑惑者,真正的泡茶高手不但谙熟各项基本逻辑,且对茶有着极其良好的理解以及较深的文化以及社会修养,常常在流水动静之间诠释出异常完美甚至令人不可思议的一泡好茶,令饮者难忘,说泡茶是一门艺术,实在是一点都不过份。泡茶者和制茶者以及饮茶者的关系就如同钢琴家和作曲家和观众一样,好的曲子需要好的技法来诠释,而相互的理解以及沟通则最为重要,虽然到了高深的境界,仅能够意会而不能够言传,但这一切的基础其实是建立在逻辑上的,现代钢琴家在若干年后的现代观众前演奏者古代作曲家的曲子,就好比现在我们泡饮多年前的普洱茶一样,钢琴家和演奏家以音符为语言在沟通,而泡茶者则用茶来和制茶者以及品饮者对话,何其浪漫,何其风雅,文章的最后,说句祝福的话吧,愿天下泡茶人终成知音。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体验

古道
客服
返回
顶部